目前分類:兩性議題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未成年懷孕不是罪
高中生了沒海報  

▲高中生了沒(17 Girls)海報劇照(圖片來源自開演電影)

 
    續上一篇的「誰說未成年不能當好父母?」,再繼續談談「未成年懷孕不是罪」。不過,我想首先還是得先聲明,我們並非在此贊成或鼓勵未成年懷孕,社會上未成年懷孕的比率越高可能會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而越被社會拒絕接納者, 此不良影響亦將越增擴大:墮胎、身體傷害、棄嬰、學業中輟、經濟負荷、家人及社會輿論的壓力,最後所導致的個人、家庭以及社會成本的代價都很大。但也不應被視為罪大惡極,受到千夫所指,例如古代私刑未婚懷孕者浸豬籠。這個現象所呈現出來的,代表青少年在成長的環境中可能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但這背後的問題,才是真正需要被迫切處理的癥結。

     在國健局每2年進行一次高中、高職及五專在校學生性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最新一次2011年,共針對4985名、1519歲的日夜部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曾有性行為的百分比為13.7%,其中又以男性高於女性,青少年曾有性行為百分比15.6%,遠多於青少女的11.5%。換句話來說,也就大約6-9個青少男女中,可就有一位已經有過性經驗。人工流產比率雖從上次調查的20091.5%降至20110.5%,但2011年仍約有8千名少女墮胎,而若依2011年所統計的青少生育率千分之3.68來估計,換算起來國內每年約有1萬多名少女懷孕(國民健康局2012年報)。當然這樣的調查統計,以一般情形說來,低估少報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實際數據,應該要比原本的數字還要更高些。
    偏差的行為來自於偏差的態度,而偏差的態度則源於偏差的知識。很多年輕人確實性知識不足,但事實上在資訊暴漲的時代,要取得正確的性知識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只是,他們會上網搜尋"情色"資訊,卻較少機會上網搜尋"性知識",會詢問朋友同儕,卻更少機會請教專業人員或長輩,才會造成許多的偏差。而在許多長一輩者傳統社會保守逃避的性教育態度之下,因為孩子從小接受到正面和負面資訊的不對等,形成強烈的對比和衝擊。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則越禁止的事就越想去做,偷偷冒了險很刺激,也就一直瞞著家裡。或許便有些孩子會認為:「反正懷孕了家裡的人也無法接受, 那我就去拿掉,不讓別人知道就好啦!」拿了一次、兩次,雖然剛開始會覺得很罪惡,但是慢慢地覺得好像沒什麼困難, 也沒有被發現,也就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常態,這是最讓人擔心的事!
    接觸到的許多個案常是家裡本身就有些特殊狀況,家庭結構較為凌亂、或支持系統較為鬆散。有些父母常年三不管,遇到事情也隨便你,自己的事自己負責不要來找我,或者是超級權威,說不准就不准,怎樣都無法接受,平常也較少花時間與孩子談談他的想法,孩子遇到事情只好自己偷偷來墮胎!

    只是當孩子都已經懷孕的時候,苛責也沒有用,如果他們願意告訴父母,沒有暗地裡就自行把小Baby解決,實在已經是萬幸。此時應該要能平心靜氣下來,彼此瞭解彼此的想法,一起解決問題才是,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孩子或兩個孩子的事,而是兩家子的事。但很多家長的反應是:不可能,我的孩子那麼乖、我們家絕不可以未婚懷孕、不可能懷孕、真的懷孕了自己處裡自己解決、我不會幫你養孩子、我們一家都丟臉,可是卻不問問自己對孩子了解多少,做了什麼?

    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學校教育也是值得檢討。雖然教育部已經明文規定國高中都要加入性教育課程,但是很多教這堂課的學校老師訓練和認知不夠,根本不敢敎,也不知如何敎,自己也不是很認同,甚至到大學都一樣! 有一次到某大學演講, 有獎徵答要送保險套,老師都一臉覺得很尷尬,學生也不太敢拿,讓我有些憂心的是,這樣不知要如何有一個正向的性教育基礎。
    在馬斯洛人類的五個需要裡面,性和生殖功能都屬於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基本需要(當然除了性生殖外還包括食物、水、空氣、養份、排泄等)都滿足之後,才有可能談到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感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竭盡所能地生存下去、繁衍後代,本來是自然界生命延續的法則。一般女孩子大約11-15歲會逐漸出現第二性徵,而男孩子則在12-16歲左右,而且因為現在孩子營養豐盛,這樣的成熟期年齡也一直在往下降中。所以幾乎到了15、16歲,甚至更年輕,就已經差不多發育完成。既然明明孩子身體和生理上都已經成熟, 卻認為他們還只是未成年,所以不該有慾望,不該有衝動,故意忽略生物本能的正常生理反應,那才是奇怪的事!
    只是人類是一種比較高等的生物,所以除了衝動之外,也會學習控制自己的欲望以避免做出危及生命,讓自己生存不下去,或者侵犯他人、觸犯律法的事。而教育的目的就在此,不只是青少年時期,而是從孩子剛懂事開始,就要循序漸進,告訴他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跟他分享你的經驗,讓他了解正當宣洩的管道和如何保護自己,也讓他知道性是美好的、自然的事,而生命的降臨是神聖的、嚴肅的一件事。
    我並不特別贊同未成年懷孕者就應該選擇墮胎,或者把他生下來,雖然尊重生命是很難能可貴,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背景和處境。我們可以提出每個選擇可能造成的後果,不管墮胎、出養或留養,但是最後決定權仍當交還給孩子,這是他們自己的行為所造成,也是他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支持他的選擇,因為這更是一個學習為自己行為負責任的過程。一昧憤怒地撇清責任,要他自行負責後果,或者完全權威是的為他決定接下來要如何處理,卻也不是一個家長或社會大眾應有的行為。孩子做錯事父母在教養上當然就有相對的責任,而造就了這個不良環境的社會大眾也不能免其責。
    如果選擇暫先拿掉寶寶,回頭專心好好唸書,未來心理上或許還有壓力和罪惡感;願意尊重生命把孩子生下來的,出養會捨不得、會難過、愧咎,留養則會知道帶一個孩子是那麼不容易。這些過程都需要好好引導,陪著他們一起渡過,才能從一次痛苦的經驗中獲得成長,也體會長輩給他們的愛,學習未來能再繼續把這樣的愛傳遞給下一代!

    在社會競爭劇烈的年代,確實如果能夠平平坦坦地,求學、立業、成家、生子,然後在社會上有一番成就,那當然是再好也不過的事!我也希望我的兩個寶貝未來能夠好好享受他們的青春,成長過程會風平浪靜,在我們的期待中長大。但是有時一個人這輩子得拐一個好大的彎,才能學會生命的真義,誰又能指示誰應該怎樣走才是唯一正途,連親生父母親也沒有這樣的權利。
    在單純儉樸的農業時代,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很多人年紀輕輕就結婚生子,然後等孩子都長大了再回來完成學業、甚至碩士、博士,或者建立一個讓人瞠目的事業,或者完成舉世驚人的壯舉,或者……,這一路不管如何走,都一樣能讓人敬重讚佩。有時我會對個案說,不要太過自責難過,你現在只是從本來的一條直路不小心走到了岔路,有一天還是有機會會再回到原來的路,或者可能也會走一走,卻通往另一條更美麗更大的路。
    人生很長,就有無限多種可能。重要的是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順境、逆境、悲傷、快樂,親人朋友之間都能彼此互相扶持,認真踏實地過每一天,那就會是一個精采美麗的人生。

文章標籤

Carrie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誰說未成年不能當好父母?

 花之物語01  

      「誰說未成年不能當好父母」 不是一個肯定句,也不是要去責問任何人,而是一句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問題。當好父母不容易,誰也很難有十全的把握說自己就是好父母,但也沒有任何理由去懷疑那些比我們年輕的孩子就不會做得比我們好。

      數月前,我的一位研究個案生產,小夫妻倆人年齡才都剛滿19歲,也都還在念書。每次產檢都是小夫妻倆相互陪伴依偎著一起來,生產前一週還在學校上課,終於把孩子生下了。女孩子美麗溫柔, 男孩俊秀有禮, 懷孕到生產的過程,沒有聽到看到過一句抱怨或不悅的臉色。生產完小媽媽努力地餵著奶,小爸爸在旁邊陪著,認真地記錄寶寶幾點吃奶。

       感覺他們都很正向地面對這件事,忍不住也和他們多聊了幾句,「剛好現在放暑假, 可以好好休息, 餵奶和照顧寶寶,開學之後如果可以的話,中午休息時間可以把奶擠出來,還是可以繼續餵母奶,不過可能會比較辛苦一些! 」 小夫妻倆依舊微微笑笑地,小爸爸說 :「不會呀! 她上白天的課,我上晚上的課,我的課很少,才兩三個小時,我們可以輪流照顧! 」 

文章標籤

Carrie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