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法親餵的原因

 

    母奶媽媽若能親餵則儘可能親餵,親餵的好處除了省時、省錢、減少細菌孳生的可能、免疫球蛋白及其他營養成份等不會因為收集與保存過程中流失之外,更增加母嬰肌膚接觸的機會,有助於寶寶安全感與母嬰依附關係的建立。而且,寶寶是世界上最佳的吸乳器,再加上親餵的刺激,則能使媽媽乳汁排出較順暢,有助於奶量的建立,也較不易造成乳腺阻塞。

 

    若不得已無法親餵,擠乳器或手擠乳雖未如親餵的好, 但只要收集與保存得當,亦可將免疫物質及營養流失減到最小,仍較配方奶佳。無法親餵的原因大致包括下列幾點:

 

1.     寶寶健康上的問題:早產、發育不成熟、口腔異常(如唇顎裂)、神經肌肉病變或損傷、意識不清

2.     胺基酸代謝異常的嬰兒或半乳糖症(僅能使用特殊配方奶)

3.     媽媽健康上的問題:乳頭破損疼痛難耐、精神或意識不清、吸毒、使用抗癌治療、或愛滋病媽媽不宜哺餵母乳(但最新醫學期刊對AIDS媽媽哺乳有相反建議,認為愛滋媽媽哺乳並不會使寶寶愛滋病罹患率增加)

4.     寶寶媽媽分離:職業婦女上班

 

  以上幾點原因媽媽選擇將母乳擠出瓶餵,仍應避免陷入追逐奶量的迷失,使自己壓力過大反致奶量分泌減少(擠乳器,母乳哺育的兩面刃/ 陳鈺萍醫師)。媽媽若只是一般的感冒生病,仍無須停止親餵,只要戴上口罩避免飛沫,且建議更要增加親餵,以使媽媽的抗體能經由直接吸吮傳遞到寶寶身上。而寶寶黃疸也不需停餵母乳,反須增加補餵的頻率,使寶寶的水分攝取足夠,生理性黃疸也就會慢慢消退了。

 

 

母奶的收集

    母乳收集方式包括手擠乳與擠乳器集乳,擠乳器又分為手動擠乳器及電動集乳器。手擠乳在排空的效果來說,會比擠乳器佳,且不易磨擦乳頭或或乳房皮膚造成破皮,然而如果須長期擠乳的媽媽,手擠乳用力過度或長期過度使用,可能造成橈神經及韌帶發炎,以及乳腺管破裂。或許擠乳器可以節省一些媽媽的力氣。不管手擠乳或擠乳器擠乳,幾個前置動作如果能夠配合,則可更順利擠乳,有助於增加奶量。

 

擠乳的環境及心情準備

    媽咪心情放鬆與否,是影響奶量的重要關鍵,因此最好能夠先準備一個能讓媽媽放鬆的環境。很多媽媽會自覺擠乳是一個不太優雅的動作(雖然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因此若有他人的干擾,可能仍會造成媽媽的焦慮,所以最好能夠選擇較為隱私的空間,上身適當覆蓋。空調溫度不宜過低,以免導致媽媽身體受冷,身體自然平滑肌收縮,因為平滑肌也是血管壁及乳腺管壁主要的組織,收縮時則內含液體流動也會受抑制。如果能在一邊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身邊放著幾張寶寶圖片,以幫助媽媽擠乳時幻想著寶寶吸奶的感覺,那就更好了。

 

刺激乳陣

    不管手擠乳或機器擠乳,在擠乳動作之前先執行刺激乳陣的動作,以使奶水自然噴出。刺激奶陣方式:閉上眼睛想著寶寶吸奶的樣子,然後用兩隻手之捏住乳頭,輕柔地拉一拉,揉轉,直至乳房有酸抽的感覺,乳汁自然從乳頭排出,此即為乳陣。當乳陣感覺來臨時,即可立即以手擠乳或擠乳器擠乳。

 

手擠乳

    須先準備乾淨的寬口之大碗公。手掌呈C型握住乳房,然後以大拇指及食指按壓乳暈處,使乳汁噴出以碗公承接。

 

擠乳器擠乳

    每次須事先將擠乳器接觸乳房及乳汁的部份洗淨、消毒及晾乾備用,擠乳時注意這些器具是否已經乾燥沒有水滴,以免保存的乳汁容易孳生細菌。擠乳時先以吸乳杯罩罩括住整個乳暈,再打開開關。許多吸乳器的設計為可以調整吸引力道,由弱逐漸增加強度以致媽媽可接受範圍,以免造成入房及乳暈破皮。

 

    擠乳時泌乳反射的刺激,可能導致另一邊的乳頭也跟著噴溢出乳汁,原本奶量不多的媽媽若擔心浪費,可以另準備一個小容器盛裝。待一邊排出奶量減少或無排出時,再換到另一邊,而當另一邊吸乳的同時,原本擠過或吸過的這一邊,又會開始受到刺激而分泌乳汁。兩邊如此反覆交替擠乳(吸乳)2-3次,直至兩邊乳房鬆軟,或奶量幾近排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rrie老師 的頭像
    Carrie老師

    凱莉老師的健康照護衛教室

    Carrie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