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母乳媽媽加油站(五)

~~問題總在出院後開始—餵母乳常見的問題及處理 

        依據健保的給付,自然產媽媽寶寶可以住院三天,剖腹產則住院五天,而在短短的三到五天內,院中醫護人員的看顧之下,只能約略觀察產後最即刻的一般狀況,大部份的問題,總是在出院之後,才陸續接踵而至。因為每個寶寶的狀況都不相同,所以不只新手媽媽,連第二胎或第三胎的媽媽,也會在出院之後,立即開始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而不知所措。

 

        目前有大部份的醫院,為了能讓媽媽及家人儘早接觸寶寶,學習照顧寶寶的技巧,一面推行母嬰親善政策,但也讓媽媽可以擁有決定權,選擇24小時、12小時及8小時親子同室,或者不作親子同室。然而,仍有許多媽媽及家人常會覺得,剛生產後已經很累了,希望醫院的嬰兒室能盡量接手寶寶照顧的工作,好讓媽媽可以好好的休息幾天;有些媽媽選擇半日的親子同室,白天和寶寶在一起,晚上則讓寶寶回到嬰兒室,也是為了媽媽晚上得以安穩睡個覺。因此,母嬰親善措施中的「24小時親子同室」,大概是所有政策中最難推廣的部份了。

 

       其實,不選擇親子同室,或僅選擇半日的親子同室,媽媽真的就可以休息得比較好嗎? 事實上,為了餵母奶,媽媽還是得在寶寶肚子餓的時候隨傳隨到,連三更半夜拖著半夢半醒的身軀也一樣,走一段不算短的距離到嬰兒室,餵完了之後再走回來。況且有些醫院嬰兒室與產後病房尚在不同樓層,媽媽可能就會有一種翻山越嶺餵奶去的感覺,疲勞度又加倍了。

 

       或者,有的媽媽選擇半天親子同室,半夜則擠出來請嬰兒室餵奶,或請嬰兒室餵予配方奶,當然也是希望寶寶睡前吃得飽飽,彼此都能得到一夜好眠。只是,親餵母奶是需要學習的,而且是比較費力的方式,不管媽媽和寶寶都一樣。在寶寶還沒學好親吸之前,就開始習慣配方奶的香甜以及奶嘴的輕鬆方便,寶寶在學習親餵的路,又更拉遠了一步。剛好這時,大夥兒準備要出院了,乳頭和奶嘴混淆的問題便跟著出現。而回到家中,少了專業醫護人員的協助,媽媽費了九牛二虎要讓寶寶親吸,卻又因為姿勢、力道都沒拿捏好,乳頭破皮、寶寶吃不飽頻頻哭泣、黃疸指數增加、泌乳刺激不夠奶量衝不上來、乳腺阻塞乳腺炎,最後媽媽終究不得向配方奶不舉手投降。

 

       除非媽媽打定了主意就是不親餵,所有母奶一律擠出來再說,或者直接選擇配方奶。不過,當然親餵和擠出來餵以及配方奶的差異和優缺點,我們有在之前討論過(母乳媽媽加油站()~~餵母乳的好處母乳媽媽加油站()~~ 當媽媽無法親自哺餵時)。只是,早知如此,如果一開始就儘早親子同室學習親餵母乳,讓寶寶在還未接觸奶嘴之前,就有機會先在醫院時把親吸學好,媽媽回到家中,便很快地就有如倒吃甘蔗,更能輕鬆愉快地做好月子啦!

 

 

 

 

    為了幫助媽媽寶寶們出院回家之後可以更順利地學習親餵,下列是餵母奶常見的問題及處理:

 

 

一、     乳頭混淆

    當寶寶同時親餵母乳與奶瓶奶嘴使用經常交替時,容易造成寶寶搞不清楚該用何種方法吸吮乳汁,即為乳頭混淆。亦即餵母奶時,用力不對,吸不到母奶,然後就邊吸邊哭,甚至不願再吸;而奶嘴餵奶時,則用力過猛,吸吮的奶量來不及吞嚥而導致寶寶嗆到或溢出。

 

避免乳頭混淆的方法

         避免交替使用不同方式哺餵

         不要在寶寶太餓或太飽的時候嘗試哺乳

         若一定非得使用兩種方式,可選用「母乳實感奶嘴」

         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忍痛熬過過渡期,媽媽要堅持,家人要支持

         若非得混餵,最好於寶寶較大時(2-3個月之後),且要相信寶寶終究能學會適應

 

 

二、     乳頭凹陷

         輕微凹陷者可在每次餵奶前執行乳頭牽引(徒手牽引、空針筒吸引、擠奶器吸引、乳頭吸引器)。

         以冰塊刺激乳頭促使其挺立。

         增加親餵吸吮次數,並避免使用瓶餵至乳頭混淆。

         注意保護乳頭避免破皮感染,導致乳腺炎。

         嚴重凹陷者可手術治療。

 

徒手乳頭牽引

擦凈雙手後,用雙手手指壓製於乳頭兩側,同時下壓,並環狀捻揉乳孕處。再將乳頭根部輕輕外牽,每日可進行1020次。

 

 

三、     奶水不足

 

追奶要訣

         勤加餵奶, 自然達成供需平衡

         避免間隔過久未餵奶或未擠

         湯水攝取充足,多吃發奶食物、避免退奶食物

         心情放鬆(可聽聽柔和音樂、泡熱水澡)

         適當的休息和睡眠

 

發奶食物

退奶食物

豆漿、牛奶、蛋、雞湯、魚湯、羊肉湯、排骨湯、木瓜、牛肉、金針菇湯、花生豬腳、芝麻糊、蚵、蝦等海鮮類

中藥:四物、八珍、十全、杜仲

韮菜、人蔘、麥芽、小麥草汁、麥茶、薏仁、冬瓜、菜頭、蘆筍、薄荷…(涼性食物較易退奶)

 

 

四、     漲奶疼痛

 

預防及處理漲奶

         增加餵奶(或擠奶)頻率,一旦漲奶則立即給寶寶吸吮

         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飽和脂肪酸)

         若已漲到乳房變硬,寶寶不易吸吮,則稍微手擠掉一些,再給寶寶吸吮,邊餵邊按摩硬塊處,且需兩邊輪流餵食

         若寶寶不餓或在睡覺,或寶寶不在身邊,則先將乳汁擠出儲存,盡量將兩側乳房完全排空

         熱水澡及熱敷可促進乳腺通暢,但熱敷按摩後仍須盡快把乳汁擠出(若確定乳腺已發炎,則不適合再使用熱敷方式)

         冷敷可減輕漲奶、消腫,但亦可能導致退奶。

         選擇合適的哺乳內衣。

         若已過硬且難以擠出,則可能有乳腺阻塞情形。

 

 

五、     乳腺阻塞及乳腺炎

 

症狀

         乳房漲痛,但卻無法擠出乳汁

         寶寶明明很餓卻不願吸奶,吸了就大哭

         乳房局部出現硬塊、發紅、發熱,乳頭上可能有小水泡(小白點),嚴重時媽媽可能會出現寒顫、發燒情形,則可能表示已有乳腺發炎情形,須儘速就醫診治。

 

處置

         一邊沖洗熱水澡,一邊以手掌肉墊處清柔按摩硬塊處,並刺激乳頭使幾出乳汁。

         仍可持續哺餵不須停止餵奶,且應更頻繁哺乳,有時可能需改變哺餵姿勢(一般而言,下巴吸吮力道較強,可將下巴對準阻塞的方向餵奶,則較易通暢)。

         按摩時避免過於用力,以免造成乳房皮下出血及瘀青。

         選擇富含卵磷脂較高之食物:如豆漿、蛋黃等,有助於乳腺通暢。

         嚴重以致發燒者需求醫,大部份抗生素及止痛藥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即使服藥期間仍可繼續哺乳。

         媽媽無餵奶時應多多休息,補充水份及維他命C以增進抵抗力。

 

 

六、     乳頭破皮

 

原因

         寶寶吸吮位置不正確,吸吮時間過長

         媽咪誤以為寶寶在吸吮乳頭時的疼痛是正常的

         媽咪本身的乳頭比較敏感

         吸乳器的力道太大而造成乳頭破皮

         內衣布料不佳,長時間與乳頭摩擦所導致

 

處置與護理:

         改善上述因素,乳頭即可自然癒合

         洗澡時應以溫水洗淨即可,勿使用任何清潔劑或保養乳液

         寶寶吸吮時疼痛難耐,或吸乳器造成,可暫時改以手擠奶。

         勿使用酒精或優碘消毒,反造成過度刺激,可以使用羊脂膏或母乳塗抹滋潤乳頭,促進癒合!

arrow
arrow

    Carrie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